咨询热线:400-805-9018
缅怀!加拿大最著名的华裔作家离世,终年80岁

对许多华裔移民来说,崔维新(Wayson Choy)这个名字或许不那么耳熟,但对文学感兴趣的人一定听说过《玉牡丹》(The Jade Peony),这本描述早期华裔移民奋斗历程的书。


令人悲伤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加拿大最著名的华裔作家、加拿大勋章获得者崔维新(Wayson Choy)于昨日(加拿大时间4月28日)离世了,终年80岁。


作为华裔作家,崔维新被称为“加拿大最有讲故事天赋的人”,富有想像力的作品描写着加国华人的生活,所著书籍及无数散文被喻为加国文坛的里程碑,在加拿大主流社会享有盛名,给人以深刻印象。



华人成长经历是写作的灵感



据悉,祖籍广东客家的崔维新出生于温哥华,后被收养,并在温哥华唐人街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养父母年轻时移民加国,养父是海轮上的司厨,养母当女佣。崔维新不会讲普通话,和他父母在家讲的是台山话,但戏称自己会说温哥华语,即很初级的台山话、广东词汇和英语语法混杂在一起。


在卑诗大学学习写作,他是班上唯一一名华裔学生,直至今天在加国英语文坛上,仍未出现与其比肩的华裔作家。在卑大修读文学期间,他师从加拿大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伯尼(Earle Birney),以一部获得麦克米兰奖的短篇小说《波浪的声音》(The Sounds of Waves)引起评论界倾目。


早年在唐人街的生活,永远是崔维新写作的源泉。尽管不懂中文,但对自己在温哥华唐人街的童年生活却充满留恋和回忆。


崔维新移居多伦多后,自1967年起,执教于多伦多Humber College,出任学校文学教师,开设过备受欢迎的英语写作课程,连续三年担任多伦多卡湖茨剧团总监,在学院教授写作直至2004年退休,然而他的教学生涯却至今没有终止。



三部作品讲述华人加国生活一举成名




《玉牡丹》(The Jade Peony)


1995年面世的《玉牡丹》(The Jade Peony),是崔维新第一部小说,历18载锤炼而成,从三个在温哥华唐人街长大的孩子视角,叙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加国华裔生存奋斗的坎坷经历。


这部代表作写出了早期唐人街的生活状况,特别描述上世纪大萧条时期温市华埠的生活,华裔在异土的奋斗历程,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遭遇到经济、文化方面的困境,写得平实而线性化。


《玉牡丹》最初以短篇故事形式在1977年面世,出版后连续26个星期高踞《环球邮报》畅销书排行榜;在全年小说类书籍榜排第六位;后被《加拿大文学评论》(Literary Review of Canada)选为1945-2004年间最有影响力的100本加国书籍之一。


崔维新以此书囊括了温哥华书籍奖及Trillium文学奖,在1996年更荣获温哥华图书大奖,并与女作家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分享当年的安省延龄草图书大奖(亦称“三叶文学大奖”),1998年,《玉牡丹》被评为“美国图书馆协会著名书籍”。


《所有重要的一切》(All That Matters)


《所有重要的一切》(All That Matters)是《玉牡丹》的延续,时代背景是战乱时的温哥华唐人街,主人公是《玉牡丹》里的长子,以他的奋斗来反映上一代广东台山移民的生活。


故事以陈家父子随淘金热,由中国到金山(温哥华)开展新生活,希望衣锦荣归为主线,时间背景设在1930-1940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的温哥华唐人街。透过故事主人翁与父亲、祖母、继母和弟妹的关系,反映出无数中国家庭如何在一块陌生土地上挣扎求存,既要适应新的社会文化,又念念不忘保存华夏千年的传统。


《渥太华公民报》评论此书: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创造出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可爱的主人公使读者觉得就在自己家里一样。《环球邮报》更言简意赅地说,此书是“纯美之作”。


《纸影:中国城的童年》

(Paper Shadows: A Chinatown Childhood)


崔维新57岁那年,参加《玉牡丹》签名售书,无意得知了自己出生的真相,百感交集。于是于1999年推出自传体小说《纸影:中国城的童年》(Paper Shadows: A Chinatown Childhood)。


《纸影》凸现了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重要特征,语言上表现了移民语言从杂糅向规范英语的过渡。内容上揭示了华人家史和族裔史上的隐秘故事,批判排华政策。主题上突出华人个体,以推翻旧有的华人刻板形象,重书家史以解决身份困惑。



同性恋:老移民们不理解



作为一位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加国公民,崔维新格外强调包容,为多元文化鼓与呼;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接纳差异,以求团结”(Unity Through Diversity)。


崔维新是公开的同性恋者,并在同性恋者反歧视和争取平等权利方面参与过许多活动。几年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直到20几岁时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倾向,其文学作品也带有他人生经历的影子。


生活中也与华人长辈有过文化“交锋”,例如自己是同性恋者,昔日华裔社区,有长辈看他迟不结婚,感觉怪怪的,但因为有忌讳,也不好催他结婚。 


后来有人拐弯抹角地跟他说,如果不结婚,老的时候怎么办。崔维新说,他曾患过心脏病,但经过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把他当成家人般照顾,让他深刻感受到,这就是多元文化最宝贵价值之一,在互相体谅与接纳中,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更多内容欢迎添加“加凯小助手”微信

jiakaiyimin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上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