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805-9018
美国教育和中国应试教育的差别在哪?

教育是一个深刻的话题,它甚至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话题之一。一个国家的教育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和希望,人才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资源,并不是随口说说。


根据最新的QS全球留学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留学国家选择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总体而言,美国和英国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吸引着大量国际学生。那么,为什么都会选择去美国留学呢?中国和美国教育有什么差距呢?


中美表层教育体制的对比


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都有三个主要层次,即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等教育。


1. 在中国

小学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初级教育,分为1-6年级;


中级教育则分为两部分,即初中3年(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在之后就是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及更高的教育。


2. 在美国

初级教育涵盖了孩子的4-11岁,包括学前教育部分,所以美国小学一般指学前,一年到五年级(部分学校涵盖6年级);


中级教育包含2年的初中和4年的高中,从7年级-12年级;


高等教育则部分类似,分四年制大学和社区大学。四年制大学四年念完后可拿到“学士”学位,而社区大学通常是念两年读完后可以拿到“副学士”学位。 


1.jpg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两国的法定义务教育年限。现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美国则是K-12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年限为13年,因为其中包括一年的学前教育。


所以,可以看到,在美国上高中是学生的权利。中国则是需要通过“中考”来选择高中,根据成绩选好坏,以此类推,大学依旧如此。


而美国升本则就像咱们熟知的那样,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高中GPA、课外活动、志愿者实践、SAT或ACT考试成绩、论文、对大学环境的潜在贡献等来综合评价一个学生,再做决定。


因此,我们也确确实实能看到,美国大学在筛选人才,考核人才方面确实拥有更先进和更公平的方式。


中美深层教育体制的对比


一、升学压力


中美差异指数:⭐️


你没看错,在考试和升学方面中美两国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是相近的。


尽管两国高校的招生标准和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基本只依据高考考分,美国录取的标准和方式是多元和综合的,但两国学生(包括家长)为了挤进名牌大学,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的——尤其是高中最后两年。


中国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不用赘述,而美国学生也是压力山大,为了申请到理想的学校,不仅要备考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还撰写多份个人申请文书,长期参加体现领导力等软技能的课外活动(远不止一项),寻找合适的推荐人等等。而且高中阶段的每学期成绩不能放松,因为高中整体学习情况是极为重要的申请资料。


2.jpg


简单来说,中国学生是十年磨一剑,而美国学生是两三年内磨十把剑。在升学方面,中国家长承受的更多是精神压力,而希望孩子考好大学的美国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要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因为美国的大学学费相对价格比中国要高很多。


清华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排名近似,清华一年学费5000元,而伯克利本地学生就要1.6万美元一年,外地美国学生要4万多;按最低工资计算,清华学费是北京最低月工资的2.5倍,而伯克利是加州最低工资的6.1倍。


关于升学本身的差异值,得补充的是,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历史性地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于高校招生的改革指导意见充分印证了两国在此方面的差异正逐步减小。


二、课堂气氛


差异指数:⭐️⭐️


美国中小学的课堂气氛特点概况为:1. 平等交流;2. 关注个体;3. 宽松自由。


3.jpg


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大多数老师不会绝对性“控制”课堂上所有的交流,很多时候问题是由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并由学生来回答,老师会把学生的多个答案写在黑板上,再总结和归类,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而且很多时候问题和结论是开放性的,并没有归结到一个“标准答案”。


在关注个体方面,老师会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发言,甚至还会在课上关心学生的个人健康问题。美国课堂上老师独白地讲述不会占很大比例,更多的是师生问答,学生之间的问答以及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只要不是严重干扰课堂的说话,美国课堂上对于小声说话的容忍度还是较高的。


在中国的课堂上,近年来也在逐渐从照本宣科向更多的互动交流转变,老师也会留意没有发言的同学,甚至还出现了十几年前没有的小组讨论(尽管很多时候是浮于表面)。但中国课堂还是以严肃、正式为绝对主流。


一般情况下,学生主动提问以及小声交流(甚至和讲述话题有关的内容)都是不鼓励的,甚至反对。在课堂上,老师会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批评,例如直接说:“你回答得不完整,而且你讲话的声音太低了!”这样的课堂评论在美国老师听起来会很不舒服。


在课堂气氛方面,中美两国有一定差异,但谈不上大相径庭。


想补充的是,中国的课堂气氛的确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回答问题有心理压力,缺少对学生的平等交流,但节奏很紧凑,很少有“浪费”的时间;而美国课堂上体现出来的平等对话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并以放松的心态来学习,但较为松散的教学节奏,不一定完全有利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跑题跑偏的可能比中国课堂要大得多。除非教学目标与策略得当,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讨论,否则自由对话很可能沦为闲聊。


三、教师作用


差异指数:⭐️⭐️⭐️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经典名言来形容老师不应有和应有的作用:sage on the stage or guide on the side. 翻译:做讲坛上的圣者还是学生旁的导师。


4.jpg


在课堂教学方面,中国老师的作用是详细地向学生解读,生动地向学生示范,严格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更多情况是记住)了正确答案。而在美国教学中,老师的核心作用是引导与启发,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联系实际地反思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所以,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美国课堂实际应用起来,通过问答交流来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相比美国教师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且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国内老师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应对各类题型和考试方面,即使告诉学生学习是为了长远的将来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但实质上还是把学习看做一种功利而短期的工具,而不是内在的兴趣(intrinsic interest)来发展。


教师的权威在国内学校是不可以质疑的,永远是圣贤(sage),不管ta在讲台上还是走到学生中间,而美国的老师有时候会装作不知道某个问题该如何解答,甚至真的被学生难倒,但一点也不会尴尬,反而成为一次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好机会。而实际上,很多现实问题的确没有“标准答案”,很多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和利弊均等的解决方案。


而近年来,随着美国政府加大对标准化考试的推行力度,以此保证各州的教育质量,很多美国学校开始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小学是重灾区,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刷题”,很多学校开始逐渐减少那些综合素质类课程,甚至还是进行周考,月考来评估学校。美国作者和作者的中国朋友都惊讶地见证了这一讽刺的变化。正因为这一点,中美教师的作用差异也在缩小。


四、教学安排 


差异指数:⭐️⭐️⭐️⭐️


在教学安排、课程时长、作息安排、班级管理等方面,美国中小学的安排会让很多读者会大跌眼镜,甚至是国内的教师也会大呼:还有这样的操作!


国内的中小学教学安排从早读开始,上午3-4节课,下午3-4节课,每节课40-45分钟,有小课间和大课间休息……现在的教学安排基本和30年前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美国的小学、初中是这样安排上课的——每节课40-60分钟不等(也就是这一点还类似),每节课之间很少休息,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课间休息。


美国的课堂上学生是可以自由走动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场景:一个班级30人左右(班级规模和国内一些小班制的民办学校类似),七八个学生围着老师听,七八个学生组成临时小组做实验或讨论问题,七八个学生自己做作业。听着是不是美国的所有课都像是国内的自由活动课?


还有让你惊讶的事:美国小学老师是一个人教一个班的几乎所有科目(只有经费好的学校会有专门的体育、艺术和外语教师)没看错:在美国小学,没有说我是数学老师,我是语文老师这个概念。


至于班主任,美国的中小学是没有的,虽然有一位学生导师(homeroom teacher)来负责学生考勤、记录成绩、沟通家长、建立班级制度等工作,但这位导师通常是不负责教学的。


总之,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不胜枚举,例如教育培养目标,教材安排,有些差异必将长期存在,而有些差异却在不断缩小——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迈向“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而美国在积极地向“应试”靠拢,希望在全国范围推动各类标准化考试来确保全国的教育质量。


但唯一不变的是,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进好学校的压力都非常大。毕竟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哪里都是稀缺的。那如何才能进入好的美国大学?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不用着急,8月3日,加凯集团将携手伯克利小姐姐为您带来一场美国留学的盛宴,你想要了解的这里都有!


更多内容欢迎添加“加凯小助手”微信

jiakaiyimin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添加上方微信号